国别风险分析 行业分析 出口风险 产业链指数

外贸新业态产业链

导语:本文摘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5年中国中小微企业出口风险指数(SMERI)》《2024年中国中小微企业出口风险指数(SMERI)》(以下简称本报告)中的国别(地区)指数分析部分。SMERI产业链风险指数,旨在衡量中国某产业链内的中小微企业与海外买方企业进行出口交易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该指数由宏观经济风险类指标、产业链行业环境类指标、产业链海外买方企业资信素质类指标,以及买方企业付款类指标组成。


外贸新业态产业链

报告所指的外贸新业态,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和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形式,主要包括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数字贸易等模式。本期报告主要聚焦跨境电商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及零件制造商、品牌商以及服务的提供商等,为货物和服务出口提供基础支持;中游涉及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与海外仓、支付与金融服务、营销与推广等服务提供商,提供交易撮合、物流配送、支付结算及相关技术支持,是跨境电商的核心运作环节;下游为消费者与售后等终端服务。根据本期指数的研究结果,该产业的整体情况汇总如下:

利好因素

• 全球电商持续扩容,北美、欧洲电商市场持续发展,新兴市场电商发展强劲;

• 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和跨境支付结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外仓布局、建设和拓展加速;

• 国内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多部门出台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政策;

• 技术驱动电商发展,AI及区块链等技术在商品识别、追踪溯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

• 区域合作深化,RCEP生效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新机遇。

主要风险

海外需求弱于预期,部分发达地区市场通胀较高,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跨境电商市场竞争超预期,导致跨境电商经营者利润率下滑;

• 需求旺季海运费上涨等因素导致国际物流成本超预期上涨;

海外贸易政策风险,如美国对华关税升级,并取消“小额豁免”待遇等。

应对建议

• 加强合规管理,确保符合各国跨境电商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

• 多元化市场布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国家,分散市场风险;

• 建立知识产权合规审查制度,提高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 优化供应链与物流,在目标市场建设或租赁海外仓,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

一、指数一览

风险档位

北美

大洋洲

东北亚

东南亚

非洲

拉美

南亚

欧洲

中亚及西亚

SMERI产业链

风险指数[1]

44.1

39.5

31.8

37.5

52.4

39.9

39.3

41.9

36.9

宏观经济

较低

中等

较低

较低

较高

较低

中等

较高

行业环境

较高

较高

中等

中等

中等

较高

企业素质

较高

较高

较低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付款状况

中等

中等

较低

较高

较高

较高

中等

二、风险分析

1. 产业链发展趋势

国内市场方面,我国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及福建等沿海省份。其中,广东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8433亿元,8年间扩大75倍、年均增长71.4%,在全国占比超过1/3,规模稳居全国第一。跨境电商主体方面,截至2024年6月,海关跨境电商备案企业数量达7.88万家,较2023年增长20.81%。从跨境电商发展模式看,当前的主要模式为半托管模式,即工厂负责供货,跨境电商平台负责运营销售、仓储配送、退换售后等环节,该模式兼具成本控制与灵活性,跨境卖家在物流选择、商品定价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海外市场方面,根据研究机构Technavio公布的最新报告,预计2024-2028,全球在线零售市场的规模会以21.48%的复合年增长率不断扩大,4年内增长1.65万亿美元,其中66%的增长将来自亚太地区。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中国以外的市场电商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法国、墨西哥的在线零售市场规模位居前列。其中,南亚、东南亚、拉美、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的电商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有望成为跨境电商的蓝海市场,特别是非洲2024年电商市场收入达到550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13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超14%,增速领先全球其他地区。

产品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金额31755.6亿元,同比增长18.2%,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继续增长,出口16573.2亿元,增长7.4%,增长较快的领域有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幅分别为39.3%、12.2%;二是旅行服务增长迅猛,出口额达2635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156.8%。

从产业链看,跨境电商通过构建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网络以及数字化平台,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运营周转等经营表现,节约生产、库存、物流等各环节成本,整体提升了我国传统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同时,也使得中小企业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为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产业链上游,我国跨境电商产业主要分布在靠近产业带及出口活跃度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优势产业能够较好地满足跨境卖家“产研销一体化”的需求,因而吸引了卖家集聚。从商品结构看,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商品主要为服饰鞋包、手机电子、家居家纺等产品,也反映了上述地区的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中下游,基于我国产业集群的特征,以及国内工厂寻求外销渠道的需求,速卖通、SHEIN、Temu等平台陆续推出全托管、半托管模式,为我国卖方企业提供了便利,预计跨境电商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2. 相关数据一览

2024年全球在线零售市场Top20(亿美元)

2024年全球在线零售市场增速Top20%

数据来源:经济学人智库(EIU),数据为估计值

数据来源:经济学人智库(EIU),数据为估计值

全球零售电子商务销售额(2019-2025

中国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注册数及增速(2014-2024

数据来源:EMarketer,其中2025年数据为预测值

数据来源:WIND,其中2024年数据为估计值

 

美国网络零售额及占零售总额比重(百万美元;%

2024年全球跨境电商访问量Top10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AMZ123跨境导航

三、风险展望

1.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相关研究,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模式日趋成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从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排名前5的综试区中100%是东部地区,占全国跨境电商总额的48.69%。排名前10的综试区中80%是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仅有郑州和成都。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间基础设施动态衔接,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加快电商业态向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下沉。

2.跨境电商行业面临价格竞争和利润下滑挑战。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电商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为传统产业带、产业集群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出海渠道。随着进入跨境电商领域的商家数量激增,跨境电商行业红利降温趋势明显。根据雨果网的报告,2024年跨境电商卖家普遍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这一现象除了受商家数量激增因素影响外,还与商品同质化、半托管模式物流成本较高、海运费价格上涨、欧美市场近期消费低迷等因素有关。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一些实力不足的平台正在陆续退场。

3.欧盟数字服务法全平台落地,相关企业监管和合规风险上升。欧盟《数字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简称“DSA”)自2024年2月17日起,在所有网络平台全面生效。根据DSA的规定,用户数超过4500万的公司将被标记为“超大型平台”(Very Large Online Platform,简称“VLOP”),欧盟委员会将采取更多措施来遏制其平台上的非法/有害内容以及假冒产品,在此标准下,阿里巴巴旗下速卖通、抖音集团旗下TikTok、SHEIN,拼多多旗下的Temu均已相继被指定为VLOP。另根据欧盟《数字市场法》,只要是向位于欧盟境内或在欧盟有营业地的服务接收者(实体和/或个人)提供中介服务,不论服务提供主体的注册地是否在欧盟境内,均需适用DSA。根据DSA,欧盟委员会拥有权调查和制裁相关违规企业,违规企业将面临全球年营业额1%的罚款;存在违反DSA义务、未能履行临时措施、违反DSA承诺等情况的企业,或将被处以高达全球年营业额6%的罚款,甚至或将因严重违反DSA有关条款而被暂停服务。

4.爬虫程序激增使电商行业面临网络安全威胁。近日,负责支持和保护网络生活的云服务提供商阿卡迈技术公司(Akamai)发布的报告提示,随着网络内容抓取爬虫程序的激增,许多电商行业企业都面临安全和业务威胁。报告发现,爬虫程序流量占整个网络流量的42%,且65%的爬虫程序是恶意的。由于电商行业依赖于创收型Web应用程序,高风险爬虫程序流量对该行业的影响最大。电商行业需要重点保护安全能力和服务器承载能力,建立应急服务响应能力,以构建一个完善的体系。

5.高退货率给跨境卖家带来成本压力。退货导致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加将对跨境电商卖家带来额外成本,解决高退货率问题是跨境电商卖家们急需解决的难题。以确定尺码为例,卖家可考虑借助人工智能助手,基于买家数据的尺寸建议和虚拟试衣等数字工具,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商品,从而降低商品的退货率。

6.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高发。跨境电商可能会对商品输入国的市场造成冲击,给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等带来影响。其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在近些年来尤为突出,根据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诉讼立案数占总数的60%左右。跨境电商领域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大多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数据信息的形式呈现,纠纷类型有商标侵权、专利侵权、著作权侵权、不正当竞争等。为此,跨境电商企业应有效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7.新兴市场汇率波动风险成为跨境电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挑战。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近期贬值幅度较大,令企业将当地货币结算成美元与人民币的金额明显减少,导致企业大部分利润被“汇率贬值”吞噬。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应当树立相对明确的外汇收款套期保值比率目标,且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汇率风险对冲策略与工具,同时努力构建覆盖汇率风险管理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框架,包括形成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招募专业人员与完善操作流程控制等。

8.部分市场的买方信用风险值得关注。根据中国信保的风险监测,近期以跨境电商为主的外贸新业态信用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从出险率看,非洲市场的出险率居于全球首位,拉美和北美市场的风险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次是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建议电商出口企业对上述风险较高的区域市场加以关注。



[1] SMERI产业链风险指数,旨在衡量我国某产业链内的中小微企业与海外买方企业进行出口交易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该指数由宏观经济风险类指标、产业链行业环境类指标、产业链海外买方企业资信素质类指标,以及买方企业付款类指标组成。基于中国信保业务数据,选取产业链中与中国出口企业有交易关系的海外买方企业,将其相关指标纳入指数模型。本期指数共包括纺织服装、新能源、整车及工程机械、家电与消费电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轻工制造及外贸新业态共9条产业链;每条产业链下分为9个出口目的区域,在本期所有“产业-区域”组合中,SMERI风险指数的中位数为37.9。

 【以上内容摘自《2025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风险指数(SMERI)报告》


【内容说明】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小微企业出口风险指数(SMERI)报告》中,将所选取的60个出口目的国分为9个区域(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对各区域内属于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家电及消费电子、新能源、整车及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7个产业的海外企业纳入SMERI“产业链/行业-区域”指数模型,并结合指数所反映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首先,对该产业链上、中、下游所包含的核心行业加以说明,并给出各SMERI“产业链/行业-区域”指数风险一览表。一览表对指数及分项指数(包括宏观经济、行业环境、企业素质、付款状况四个维度)的风险按照“高”“较高”“中等”“较低”四个级别进行分档,并基于分档情况,对风险较高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风险来源加以提示。

  其次,介绍各产业链近年发展趋势。一是该产业链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主要从国内企业的生产制造、经营绩效相关情况加以分析;二是该产业链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考虑到与中国企业交易的海外企业作为买方通常位于同一同产业链的下游 ,因此重点分析海外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需求的变化趋势,同时兼顾主要出口竞争市场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三是中国该产业链企业的出口情况,主要从出口总体规模、产品结构以及市场结构等方面加以分析;四是对该产业链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五是基于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给出产业链发展相关指标的图表,并分地区介绍影响该产业链下中国企业出口的相关海外政策和重要事件。

  最后,结合对产业链发展趋势和SMERI“产业链/行业-区域”指数风险分级结果的分析,详细阐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影响该产业链内企业出口的风险因素,并对出口企业应对和管理相关风险给出建议。


【作者声明】

  为正确理解和使用《2024年中国中小微企业出口风险指数(SMERI)报告》,声明如下:

  本报告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以下简称商务部研究院)联合撰写,依据相关主体提供或已经对外公布的信息,以及其他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规定收集的信息,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按照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完整性的原则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慎分析,但对报告所包含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

  本报告涉及的观点和结论是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依据合理的内部评估体系、方法和程序作出的独立判断,与非依据相同评估体系、方法和程序得出的结论不具备可比性,也不应被认为属于信用评级或征信服务的一种。

  本报告旨在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相关业务风险状况的信息及参考意见,并非是针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并未对所涉事实开展具体调查,本报告不作为确定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责任或义务的依据,也不代表中国信保就具体业务做出的承保或理赔意见。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不对任何主体使用/引用本报告出现的任何后果或损失承担责任,也不对任何主体将本报告提供给第三方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或损失承担责任。

  本报告自出具之日起生效,在指定期间内有效。有效期内,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有权根据内部评估体系、方法和程序对相关观点和结论进行修改或调整,自行决定是否予以公布,除另有约定外,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不对向任何主体提供更新后的报告负有义务。

  本报告版权为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和发布。中国信保及商务部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2024年6月


【授权信息】

  2024年9月,亚洲金融合作协会获得中国信保书面许可,摘选部分内容转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