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金融专家共议RCEP与亚洲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发布时间:2022-11-22 20:36:46 阅读:12
2022年11月22日
举办时间
中国 北京
举办地点

        2022年11月22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年度主论坛“亚洲金融高峰论坛暨亚洲金融智库2022年会”在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全体会议环节同时也是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平行论坛议题之一,主题为“RCEP开年:开启亚洲合作新进程”。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驻华首代Timur Malikov、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及副会长董路君、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马来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兼大中华区首席营运官叶志辉、菲律宾首都银行及信托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和海外银行事业群负责人Richard Benedict Sha So、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及董事总经理程实等境内外金融机构专家各抒己见,共议RCEP与亚洲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指出,RCEP首次在地区范围内达成了较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合作条款,增加了竞争、中小企业、贸易救济等自由贸易框架下关注的新兴和热点议题。其中,服务贸易中的金融附件是RCEP规则中的一个亮点,代表着区域内大部分成员在金融领域的最高承诺水平,这种高水平的制度安排和开放承诺有利于高效调动亚太区域内金融资源。他指出,未来RCEP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合作路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秉持包容开放、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加强区域金融监管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区域内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合作,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三是加强数字金融合作,提升区域资源流通效率。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驻华首代Timur Malikov认为,金融一体化有望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新风险,跨境金融业务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复杂性,监管难度加大,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使危机更快地跨境传播到其他地区和国家。面对潜在危机,我们需要制定标准,确保各国和金融机构按照明确的标准进行及时干预。在对大型跨境金融集团的监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趋同和合作,这就要求各国监管机构做好信息共享。同时,股票市场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如清算和结算系统也有待完善。他表示,国际金融中心在这当中大有可为,哈萨克斯坦虽然不是RCEP的成员,但是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在基础设施、监管制度以及高效的全球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可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使当地企业获得专业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就用好RCEP经贸规则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RCEP区域市场开放承诺,推动中国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实体经济的基础。二是利用RCEP有关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规则,促进中国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物质基础。三是利用RCEP推进域内规则重整,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的经济体制,随着区域内经济要素流动程度的提升,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四是利用各国承诺金融业开放的机遇,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五是与RCEP成员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强跨国金融合作,为数字货币成为各国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新的动力。六是加快自贸试验区对接RCEP发展,提升自身营商环境。七是发挥清算行的职能,更好服务于RCEP区域内跨境经贸投资便利化。八是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发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融资货币的职能。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董路君认为,RCEP红利释放,将推动区域合作开启新纪元,主要体现在:一是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快速增长。二是RCEP为跨境电商、丝路电商合作注入新动能。三是RCEP与共建“一带一路”协同发展。同时,他表示,RCEP将促进各成员国保险业更高水平开放。RCEP在金融服务章节中首次引入了新金融服务、金融信息转移和处理等规则,各方在协议中达成了统一适用的金融服务规则,就规范金融监管作出高水平承诺,提升了透明度。同时赋予各成员国政府金融监管政策灵活性,为各国推进金融开放的同时防范金融系统不稳定性提供充分政策和监管空间。此外,他指出,RCEP还将推动各成员国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二是加快构建数字化“新基建”的基础技术支撑。三是对金融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RCEP各国优势产业并不一致,贸易互补性较强,经济金融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其中,日本、韩国的比较优势集中在机械及设备制造、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东盟经济体优势集中在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优势集中于资源型行业;中国则在纺织行业、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明显。因此,中国与澳新在农业和资源型产品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与东盟、日、韩在电气设备制造等中等科技行业具有较高互补性。RCEP框架下,中日在纺织服装贸易、中日韩在与东盟的汽车零部件和轻工行业出口贸易,韩国、东盟在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方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今年RCEP政策红利已不断显现:一是明显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二是有效降低了外贸企业的贸易成本。三是对我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四是在稳外资、稳定供应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马来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兼大中华区首席营运官叶志辉表示,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13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和建设项目增长了85%。RCEP推出后,马来西亚将受益于出口贸易,尤其是石油、天然气、棕榈油等。在谈及如何抓住RCEP带来的发展机遇时,他介绍到,作为马来亚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分支机构,一方面将紧跟总行的战略指导,加强在人员培训、系统建设、产品构建等方面的投入,作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跨境优势,通过信贷融资、贸易结算、信用证业务等产品,聚焦主营行业,为在华公司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货物贸易和投资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加强内外协作,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菲律宾首都银行及信托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和海外银行事业群负责人Richard Benedict Sha So表示,加强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金融互联互通,不仅可以支持贸易与投资活动,还可以提高两国的生产力、经济韧性和金融的包容性。他介绍到,首都银行是菲律宾第一家提供人民币和人民币计价产品的银行,开创并积极加强菲律宾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在中国政府“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首都银行承包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菲律宾、老挝、越南等国家的钢铁厂。“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由于商业信息不足或信用记录不足,在获得融资时会遇到障碍。首都银行集团通过其丰富的资源和跨境金融服务产品,为中资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他相信,随着两国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将充分发挥每个国家的潜力,实现可持续的利益共享。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认为,RCEP对全球的正面效应体现在两点:一是RCEP将有效缓解短期滞胀压力,RCEP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将会助力经济复苏,通过关税减免有效降低区域成本,缓解震荡上行的压力。二是RCEP将有效助力全要素生产力的培育,提振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他指出,近些年来,国际贸易需求持续低迷,RCEP如期生效可谓是逆流而上,形成了完全以亚洲国家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共同体,充分体现了协议各方共同维护多边经贸体系的信心与决心。RCEP生效显著地降低了各成员经贸合作壁垒,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有效激发各成员经济发展活力,给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